防 伪码查询 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世纪金榜集团

用 户 登 陆

相 关 文 章

    推 荐 阅 读

    • 暂无内容

    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网络]  浏览:[]  评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前景广阔。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我国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国民收入的增长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和国民教育文化支出持续增长,从而带动图书需求增长。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国民收入与文化教育支出存在启动-快速增长-稳定的发展过程。具体为当人均国民收入为1,000美元时,是文化教育支出的启动阶段;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为文化教育支出的快速增长阶段;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时,为文化教育支出最高水平阶段。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形成了国内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增长源泉,持续的收入增长将带来文化教育支出更加快速的增长。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要求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刺激了图书需求和出版发行行业的发展动力,从而保证了国内图书市场的旺盛需求。
        二、教育图书需求的持续增长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2007-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分别为12,148亿元、14,501亿元、16,503亿元、19,562亿元、23,869亿元、27,696亿元和30,364亿元,年均增长16.50%,逐年递增趋势非常明显。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图书出版产业服务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教育用书市场对出版产业的贡献最大。近年来,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和入学人数保持稳定,但入学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教育图书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人均受教育时间还将进一步延长,这对教育图书的消费同样会产生较大的促进。
        三、图书阅读人群基数大,成年阅读率显著提高
        我国图书阅读人群基数较大,国民阅读率逐年提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4年4月21日发布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2.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9.8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0.4个百分点。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
        中国成年人识字率在近年间快速上升,由1985-1994年的约78%增至2005-2008年的约94%,中国识字人数的增加比率超出全球整体增幅。2015年,成年人识字率将进一步上升到96%,文盲人数下降至5,133万人。识字人口的不断增加也使阅读人口基数不断加大。
        四、新技术为出版业发展提供新的商机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为传媒文化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正是文化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高新技术使得文化产品的创造、传播和流通变得更加便利、快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产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从国际上来看,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有所突破,未来出版产业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必然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催生更多市场机会。
        五、产业加速进行区域整合,激发行业新的活力
        我国出版发行行业以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资源整合,组建跨地区大型出版产业“航母”的探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市场逐步向大型综合性出版发行集团集中。2007年,江西出版集团重组宋庆龄基金会旗下的中国和平出版社,参股江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吉林出版集团重组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整合成立中国教育出版集团。
    |||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笔名:
    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豁免条款 问题反映 下载说明
    鲁ICP备09011184号-4 授权使用:世纪金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owered by:世纪金榜 Version 2006(客服电话)400-060-1799 400-070-1799